解锁文旅融合创新实践
6月5日上午,合江永兴诚酱油文化博览园,游客接待中心装修已进入尾声,负责人李红一大早便赶到施工现场督促进度,目的在于“国庆节前全部完工开园。”
位于合江县的永兴诚酱油文化博览园是泸州市重点打造的非遗文化体验景区之一。
跟着李红的指引,记者看到,新打造的景区,不仅可以了解酱油和合江乃至泸州城市文化,还可以实地体验酱油酿造的全过程。
“非遗体验解锁旅游创新实践。”泸州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泸州市将持续推进非遗文化进校园、进景区,激发学生和市民对非遗文化的兴趣,壮大非遗传承队伍。
该负责人介绍,将在尧坝古镇、太平古镇等景区开设非遗研学夏令营,开展黄粑、醪糟、竹编、灯笼制作等非遗文化培训。下一步,还计划在景区拓展非遗研学阵地,新开设匠笔画、韦编三绝、油纸伞等非遗手工文化体验场馆,推进非遗研学基地和古镇景区深度合作。
将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和体验深度融合,泸州市将目光瞄准高校。
“依托专业学科优势和平台资源,我们将非遗文化进课堂、校园,不断激发他们对非遗挖掘和保护的兴趣。”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团委副书记马凝儿说,学校将志愿服务活动与产、学、研、创、育结合,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此外,泸州市还通过建立非遗项目传承基地、体验基地,鼓励227名“非遗”传承人带徒传艺。开展非遗“六进”工作,在学校、社区、景区等场所建立传习基地13个,设立“中华传统文化书籍专架”,定期开展技艺展示培训,编印《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读本》,“泸州分水油纸伞”列入四川省全日制中学美术教材。
文创产品,是“非遗+”的另一延伸。截至目前,泸州已建成扎染、蜡染等省级非遗就业扶贫工坊3个,创新开发麒麟公仔、中药香囊等文创产品70多种。
记者 曾刚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