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新闻> 社会> 正文

我的退休生活|90岁女科学家高宝莼:我的源头在泸州

发布时间:2025-01-23 09:16:29 来源:川江都市报

她一辈子研究植物

曾获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1月19日,高宝莼老人和几个老友约在澄溪口滨江路见面,她早早到了约定地点。大家关心她一个人是怎么从黄舣到城里来的,她淡淡地说:“很简单啊,我把电瓶车留在了黄舣车站,再用手机约了个车就把我送到了。”

虽然每年大部分时间都在成都生活,但回到家乡泸州,高宝莼没有一丝生疏感。2023年是泸州二中110周年校庆,因为自己毕业于峨岷中学(泸州二中前身),她还专门去参加了校庆活动。说起泸州东岩石刻“还我河山”、纪念标、尧坝、分水岭……老人同样滔滔不绝。

泸州晚报(现川江都市报)退休记者陈锡烈曾于2013年赴成都采访过高宝莼,当高宝莼回到泸州的时候,大家偶尔也会约着见个面、吃个饭。“你比前几年胖了好多了哦!”一见面,高宝莼就笑着跟陈锡烈打招呼。

“高老师是真正的科学家!”陈锡烈说,当年自己去成都采访高宝莼,是因为她荣获了2012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作为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高宝莼的主要成绩是首次发现和建立了第一个被子叶植物新科——芒苞草科,这项发现结束了100多年来没有中国科学家建立植物新科的历史。

提起芒苞草,高宝莼脸上露出了微笑。“芒苞草是一个奇特而又十分有趣的小型草本植物,它古老而珍稀,年龄甚至超过恐龙。”高宝莼说,据推测,芒苞草起源于古生代,距今已有两亿年历史,它的存在揭开了生命与地球的奥秘,对物种起源和大陆漂移说提供了重要的科学证据。

谈起第一次发现芒苞草,高宝莼说,其实非常偶然。老人拿出自己负责编辑的《四川植物志》。原来,在1978年编辑这本书时,高宝莼在查阅标本时发现了一对不知名的植物标本被存放在了鸢尾科类内。为了弄清楚这个无名小草到底是什么,她花了40年时间,最终为这个无名小草命名并建立了一个被子叶植物新科——芒苞草科。

编辑:陈俊宇 责任编辑:刘笃梅 审核:汤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