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新闻> 社会> 正文

我的退休生活|90岁女科学家高宝莼:我的源头在泸州

发布时间:2025-01-23 09:16:29 来源:川江都市报

大寒以后,当大批在外奔波的游子开始陆续返乡,90岁的高宝莼早在一个月前就已经回到泸州的家。这里推开窗户就能看到长江,屋子周围就是桂圆林,这一切都是她熟悉且喜欢的。天气好的时候,老人还会骑着电瓶车,去附近的分水岭、尧坝赶集。

高宝莼接受记者采访

年轻时候的高宝莼

20年前,在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工作多年的高宝莼,购置了江阳区黄舣附近位于长江边的某处住宅,此后每年她都会回泸州生活一阵。

“离开泸州以后才感觉到我的泸州是多好啊!我舍不得我的泸州,这里是我生长的地方,泸州教育我如何成长。我的源头就是在泸州,如果可以,我愿意一辈子都住在泸州。”高宝莼说,她从1953年离开泸州后,在国内、国外很多地方都生活过,但最爱的还是家乡。

她一辈子研究植物

曾获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1月19日,高宝莼老人和几个老友约在澄溪口滨江路见面,她早早到了约定地点。大家关心她一个人是怎么从黄舣到城里来的,她淡淡地说:“很简单啊,我把电瓶车留在了黄舣车站,再用手机约了个车就把我送到了。”

虽然每年大部分时间都在成都生活,但回到家乡泸州,高宝莼没有一丝生疏感。2023年是泸州二中110周年校庆,因为自己毕业于峨岷中学(泸州二中前身),她还专门去参加了校庆活动。说起泸州东岩石刻“还我河山”、纪念标、尧坝、分水岭……老人同样滔滔不绝。

泸州晚报(现川江都市报)退休记者陈锡烈曾于2013年赴成都采访过高宝莼,当高宝莼回到泸州的时候,大家偶尔也会约着见个面、吃个饭。“你比前几年胖了好多了哦!”一见面,高宝莼就笑着跟陈锡烈打招呼。

“高老师是真正的科学家!”陈锡烈说,当年自己去成都采访高宝莼,是因为她荣获了2012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作为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高宝莼的主要成绩是首次发现和建立了第一个被子叶植物新科——芒苞草科,这项发现结束了100多年来没有中国科学家建立植物新科的历史。

提起芒苞草,高宝莼脸上露出了微笑。“芒苞草是一个奇特而又十分有趣的小型草本植物,它古老而珍稀,年龄甚至超过恐龙。”高宝莼说,据推测,芒苞草起源于古生代,距今已有两亿年历史,它的存在揭开了生命与地球的奥秘,对物种起源和大陆漂移说提供了重要的科学证据。

谈起第一次发现芒苞草,高宝莼说,其实非常偶然。老人拿出自己负责编辑的《四川植物志》。原来,在1978年编辑这本书时,高宝莼在查阅标本时发现了一对不知名的植物标本被存放在了鸢尾科类内。为了弄清楚这个无名小草到底是什么,她花了40年时间,最终为这个无名小草命名并建立了一个被子叶植物新科——芒苞草科。

她是三星街高氏后人

在古蔺工作后考入大学

当天和高宝莼见面的老友,还有一位是长期专注研究泸州历史文化的老人董代富。董老今年80岁,出生在泸州下营沟,紧邻高宝莼年少时生活的三星街。董代富也是高宝莼的老朋友,当年为了解三星街高氏家族曾采访过高宝莼,加之高宝莼的大姐高宝涪还是董代富的初中班主任。

“三星街就是跟我们家族有关啊,因为我们高家一下出了三个进士。”高宝莼笑着说,自己的曾祖父高棠虽然也中了举人,但因为家族中有三个进士,一比较就实在算不上什么。

董代富解释说,泸州南门高家从永川到泸州后第六、七两代中出了五个举人,分别是五哥高棠、七哥高树、八哥高楠、九弟高楷及高棠二子高寿。其中高树、高楠、高寿两代三人先后考上进士,高树、高楠为同榜进士,这是泸州清代科举盛事,他们为泸州后人树立了如何读书改变命运及为官清正的榜样。

高宝莼回忆说,当时他们这一房人就住在三星街大夫第,主要负责“守祠堂”。儿时她最喜欢跑到长江边玩。1949年解放的时候,她曾和同学们打起鼓、敲起锣去迎接解放军。泸州解放后,她成为古蔺县的一名团委干部。

陈锡烈说,去年他查阅资料发现,1953年共青团古蔺县委机关汇聚一批年轻干部,从国家需要大量科技人才大局出发,凡是本人要求离职深造者,团县委一律放行。其中就有女干部高宝莼,她考入了四川大学生物系植物学专业。

1958年,高宝莼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四川分院任研究员,一直从事单子叶植物分类学研究,最终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女科学家。

她最喜欢回泸州生活

打算重修《高氏族谱》

席间,考虑到年纪比较大,大家都没有喝酒。高宝莼笑着说:“我就喜欢喝酒,我的祖先也爱喝酒。”高宝莼认为,一个人的源头是永远都不会磨灭的,而自己的源头就是泸州。

如今高宝莼虽然已经90岁,但她说自己“没退休”,只要科学院有需要自己的时候,她随时都会回单位帮忙。但内心里又想念着家乡泸州,所以每年必须要回泸州住上一段时间才行。

高宝莼的老伴也是泸州人,他在世的时候每年都会陪高宝莼一起回泸州。“老伴去世了,但我还是想回泸州来住,如果可以我情愿一辈子都住在泸州。”

那老人的儿女支持她回泸州吗?高宝莼说:“儿女都结婚了,他们有自己的家。他们有他们的爱好,我有我的追求,我们都是独立的,我在泸州有爱,没有爱就住不下去。”

回泸州后,高宝莼的生活非常简单,天气好的时候她会骑着电动车去附近的黄舣、尧坝、分水岭等地方赶集买菜,其他时间主要是看看书、写写文章。电瓶车,是她回泸州后从网上买的。

高宝莼的侄子陈雄笑着插话:“姨妈厉害得很,她还喜欢游泳呢,有一次还去长江里游泳呢,把我们吓惨了!”

高宝莼的姐姐高宝琼曾经想修订《高氏族谱》,后来因故没能完成。高宝莼近期就在筹划这事,她觉得作为高氏后人,这是自己应该去承担和完成的。

记者 彭方均

编辑:陈俊宇 责任编辑:刘笃梅 审核:汤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