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酒江山皆入画,且以笃行共远方。市委九届十次全会深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专题讨论《关于推进文旅商深度融合发展、高质量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城市的意见》,为泸州文旅商深度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
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建设文化强国旅游强国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泸州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响应号召,抓好贯彻落实。泸州作为四川的重要城市,在推进文旅商深度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文旅商产业方面,既面临着重大机遇,也肩负着重要使命。
泸州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两千多年的建城史。这里是酒城,泸州老窖、郎酒等名酒享誉中外,酒文化源远流长;这里是红色之城,“四渡赤水”等红色故事在这里上演,红色文化熠熠生辉;这里还是江城,长江、沱江、赤水河汇聚于此,孕育了独特的水运文化;这里也是商都,自古商贾云集,以酒兴市、因港成埠,近年来社消零总额稳居全省前列,区域消费中心城市正在崛起。
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文化旅游资源赞誉有加,我们要牢记嘱托,全力推进文旅商深度融合发展,绘就泸州“诗”和“远方”的美丽画卷。
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泸州文旅商融合发展还存在不少短板弱项。从我市文旅商产业发展现状来看,整体竞争力仍有待提升。在资源禀赋方面,既缺少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标志性自然景观,也缺乏能够形成文化IP的历史名人资源。从产业运营角度看,专业化的市场主体发育尚不充分,现代营销推广体系尚未健全。文旅商资源的整合还不够充分,部分景区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文旅产业的创新能力不足。无论是产业体量还是品牌影响力,与先进地区相比都还存在明显差距。
认清了短板弱项,就要想方设法把泸州的文旅商资源价值和潜力充分释放出来,充分深度融合。
这些年,泸州坚定把发展文化旅游摆在重要位置,积极打造文旅商品牌,举办各类文旅商活动,文旅商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水经注》里的“肘江负山,枕带双流”的山水胜境,正在化作两江四岸的生态画廊;陆游赞叹“此州雄跨西南边”的雄浑气魄,正演绎为红色旅游与军事文化体验的生动课堂;张船山“酒楼红处一江明”的繁华盛景,正在升华为夜间经济与酒文化沉浸体验。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泸州文旅商产业实现量质齐升的关键期。我们必须坚持文化为魂、旅游为体、科技赋能、保护优先,把“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作为主线贯穿推进文旅商深度融合发展各方面全过程,着力打造“一地三区一走廊”,在空间构造上发力、在场景塑造上发力、在环境优化上发力、在企业培育上发力、在创新宣传推广上发力。
在品牌融合方面,要打造具有鲜明泸州特色的文旅商品牌。“中国酒城·醉美泸州——一座酿造幸福的城市”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品牌的影响力和美誉度,让更多的人了解泸州、向往泸州。在业态全域融合方面,要不断创新文旅商业态。开发酒文化主题的民宿、酒店,让游客沉浸式体验酒文化;打造红色文化研学基地,开展红色教育实践活动;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打造沉浸式的文旅商体验项目。在服务融合方面,要“软硬”兼施提升文旅服务品质。加强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住宿、餐饮等条件;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服务意识和专业水平;建立健全旅游投诉处理机制,维护游客的合法权益。只有让游客在泸州有良好的体验,才能赢得更多笑脸和称赞、收获持久人气和效应。在体制机制融合方面,要有效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和政策难题。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形成推进文旅商深度融合发展的强大合力;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文旅商产业发展,为文旅商企业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障。
推进文旅商深度融合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文旅商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大统筹协调和工作落实力度。我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文旅商深度融合发展作为重要工作来抓,明确责任分工,加强监督考核。
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泸州高质量发展,文旅商产业既是软实力,也是硬支撑。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持续用力推进文旅商深度融合发展,推动泸州文旅商产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泸州特色、彰显泸州魅力的文旅商深度融合发展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