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全国“放鱼日”当天,由省农业农村厅、省林草局联合举办的2025年全省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在合江县举行。本次活动主会场放流各种鱼苗共47万余尾。其中,放流长江鲟、胭脂鱼、岩原鲤等珍稀濒危物种达24.5万尾,占总数量一半以上。
2025年全省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在合江县举行。苟儒君 摄
本次活动主题是“养护水生生物、建设美丽中国”,旨在维护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修复长江水域生态环境。
市农业农村局渔政渔业科负责人谭巧介绍,这次放生长江鲟、胭脂鱼、岩原鲤3种鱼较多,是根据资金、任务量、放流区域水生生物情况确定的。我市按照省上关于增殖放流工作有关要求,逐步提升长江鲟、胭脂鱼等珍稀濒危水生生物放流数量比例。
根据中国科学院水生所科研监测,哪些鱼品种的数量少,泸州就增殖放流相应的品种。珍稀濒危物种相对来说资源量较少,如长江鲟、胭脂鱼、岩原鲤。
2021年,作为推进长江大保护的战略性举措,长江全面实施十年禁渔。长江禁渔4年多来,长江泸州段鱼类呈现良好的恢复态势,目前有100多种鱼类。其中,鲤鱼、草鱼、鲢鱼等经济鱼类恢复较好,经常能看到这些鱼成群结队在水里游,有时还能看到其跃出水面。不过,部分珍稀鱼类还未形成种群,特别是长江鲟的数量较少,自然繁殖能力还没形成,仍需要依靠人工繁育等手段助力。
近年来,我市抓好抓实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和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工作,长江十年禁渔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根据水生生物资源监测结果,重点保护物种长江鲟、胭脂鱼和岩原鲤的出现率分别由禁渔前的0%、8.3%和25.33%增长至21.92%、15.07%和46.5%。根据《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及生境状况公报(2023年)》,长江干流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等级相较于禁渔前提升了2个等级。
记者 简放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