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泸州市融媒体中心首部微短剧《梦华石录》上线。在上线仪式现场,《梦华石录》首映后一片掌声雷动,直到此刻,身为导演兼总编剧的刘常伟,那颗悬了两年的心才真正落了下来。
《梦华石录》海报
泸县宋代石刻是泸州的文化瑰宝,被誉为“石刻版的《清明上河图》”,这些深埋地下近800年的石刻,生动再现了宋代的社会生活、民俗文化和家国情怀。《梦华石录》正是以这些石刻为创作蓝本,通过穿越剧的形式,让历史“活”起来,让文物会“说话”。
从2023年5月17日,微短剧《梦华石录》建起工作群那一天开始,刘常伟便把自己的微信头像,默默换成了南宋高浮雕青龙石刻的照片,这是他势必要把这个项目做好的初心与决心。
剧组深夜围读剧本
“《梦华石录》剧本创作的难点在于,我们是一个有着8位编剧的团队,每个人都有着各种天马行空的想法,如何让大家在这个故事接龙的过程中实现风格统一、衔接自然又各有亮点,这是其一;如何让剧本寓教于乐,覆盖不同年龄层的观众,这是其二。好在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与打磨下,这一切都克服了。”刘常伟说。
2024年11月28日,《梦华石录》微短剧在泸县宋代石刻博物馆开机。在实拍周期里,团队加班加点,辗转泸县宋代石刻博物馆、合江县神臂城遗址、白米镇陈家大院、尧坝驿和江阳区黄舣镇、忠山公园、张坝桂圆林等地取景拍摄。拍摄强度很大,过程堪称“魔鬼训练营”:演员与化妆师凌晨三四点便开始准备,拍摄从清晨7点持续到深夜,最晚一次拍到了凌晨2点。彼时正值隆冬,而剧本拍摄的都是夏天的戏,演员们都穿得很单薄。尽管许多成员是首次挑战高强度拍摄,但他们始终坚守,在实战中快速成长。
刘常伟和演员讲戏
随着微短剧进入后期制作阶段,团队又迎来新的挑战。拍摄采莲舞时正值冬天,莲花都没开,如何采莲?一切交给特效团队。忠山公园空荡荡的池塘,经过特效处理后,盛开了满池莲花,且毫无违和感。微短剧带有四川方言特色,而配音团队是北京的,如何让他们能get到四川方言的幽默并将其准确表达?只有不断沟通磨合。
这是泸州市融媒体中心出品的第一部微短剧,没有经验,既是练兵,也是实战,和王家卫导演的电视剧《繁花》中的灯光团队等优秀影视团队的合作与交流,让这支以90后为主力的年轻创作专班得到了快速成长。剪辑、调色、配音、拟音、音乐、特效、包装……各岗位密切配合、反复打磨,只为更好地将作品呈现给观众。每一处细节的雕琢,都凝聚着团队“思想性、艺术性、可视性”三位一体的创作追求。
第一次拍微短剧,既是导演又是总编剧的刘常伟用了四个字来表达内心的感受——“负重前行”。这支40余人的微短剧创作专班,许多人都身兼数职:比如有的编剧,你以为她只是编剧,其实她还是导演助理;有的选角导演,选着选着自己也参演了……大家在不同的身份之间随意切换,但“一切为了团队,一切为了创作”的初心不变。
谈及创作期间面临的最大挑战,刘常伟笑言:“那应该是创作的天马行空与有限经费之间的矛盾,‘新手村’创作者与极高艺术追求之间的差距。”我们也期待着,下一部作品再相见。
泸州融媒记者 周珏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