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在合江县车辋镇的群山间,一架架大型无人机下方吊着一捆捆竹子在群山间穿梭。抵达指定地点后,下方工人将竹子卸下,无人机又立即返航继续下一轮吊装,往返一趟用时不到2分钟。
从去年开始,“低空经济”成了一个非常火热的词汇。不过,虽然它被广泛提起,大多数人对它的了解却少之又少;对于普通市民而言,日常能接触到的低空经济应用场景也只有无人机表演。实际上,低空经济的运用远远不止表演,它确实能为很多人、很多产业带来巨大的改变。目前,泸州正抢抓低空经济发展战略机遇,越来越多的应用场景和领域正在逐渐成型。
效率得到质的提升
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合江县车辋镇竹资源丰富,享有“竹乡”美誉。但竹林分布在一座座高山之间,想要利用起来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学员在培训学校进行实操练习
这样的情况在去年11月迎来了改变。当地引进四川洪荒科技有限公司开展无人机吊装业务,成功解决了竹子运不出来的问题。
说起为什么会选择用无人机来吊装,四川洪荒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飞说,是因为一次巧合。过去,为了将山上的竹子运到路边,都是靠建设好的索道来完成,在建设新索道时,部分部件和设备需要通过无人机吊装才能运送到指定的安装位置。在交流时,王飞向对方建议,何不直接用无人机吊装竹子,这样既节省了轨道建设的成本,还能扩大可用竹子资源的面积,使用更加灵活。
为了方便运送,即便采取索道,也只能利用公路旁1公里范围内的竹子;如果采用无人机吊装,公路两旁8公里范围内的竹资源都可以利用。而且一台无人机一趟可运竹子100斤左右,每天可以运送八九吨,运输效率比以往的索道运输提高了很多。
效率的提升和辐射面积的扩大,还带来了用工需求的增加,这就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增收的机会。王飞算了一笔账:一台无人机一个飞手,两端各配备一名转载人员,一台无人机一天能吊装八九吨,相当于6-8名伐竹工人的工作量,一台无人机就能为10人带来收入,这也是低空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有效途径。
如今,车辋镇每天有20余架无人机开展竹子吊装作业,截至目前已运输竹子10多万吨。这些成绩不仅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也为当地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