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记者从江阳区交通运输局获悉,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国家邮政局办公室近日联合印发《农村物流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名单》,江阳区“交商邮供”融合发展案例成功入选。
近年来,随着“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需求激增,江阳区以“金通工程”和“四好农村路”为载体,通过县乡村三级物流站点融合,推动交通运输、商贸、邮政快递、供销资源整合,用“一根绣花针”穿起城乡物流线,探索出一条以“交商邮供”融合促进农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经验之路。
在区级层面,江阳区建立了具备自动分拣、仓储服务、电子商务等多功能的物流仓配中心,形成高效的一体化运营模式。综合运输服务站不仅承担客运功能,还作为快递中转站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村级驿站扎根田间地头,老供销社变身快递超市,村委会则成为便民服务点,进一步延伸了物流网络的触角,确保每个村庄都能享受到便捷的物流服务。
为实现客货同运,江阳区创新配送模式,充分发挥农村公交全域覆盖行政村、产业园区、景区景点的优势,布设13条“客货邮”合作线路。这些线路的车辆不仅服务于乘客,还兼顾快递员的角色,畅通了“农村公交+小件物流+邮政快递”的客货邮运输渠道。通过共同分拣、末端派送,形成了“统一分拣-运输场站交接-驾驶员运件-村委会派件”的共配模式,提高了物流效率,降低了成本。
此外,江阳区还积极探索“金通+特色产业+网络电商”模式,助力农村土特产插上“翅膀”。借助江之阳、分水油纸伞、邓桂桂圆、林老五黄粑等特色品牌效应,同步开展线上线下农特产品销售活动。通过“快递进村”,解决了农特产品上行的“最初一公里”和消费品下行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推动农特产品走出去、销量提上来。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农特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增加了农民收入。
“‘交商邮供’融合发展实现了‘交通搭台、多方唱戏’的良好局面。村民足不出村即可收发快递、买卖特产,客运车辆带件实现了‘自我造血’,既创收又为财政减负。同时,快递企业的物流成本降低,闲置运力变为了增收引擎。”江阳区交通运输局有关负责人说。
下一步,江阳区交通运输局将继续深化“交商邮供”融合发展模式,进一步优化物流配送体系,提升服务质量。通过加强与电商平台的合作,扩大销售渠道,推动更多优质农特产品走向全国乃至国际市场。同时,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农村物流的智能化水平,为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高才红 记者 蔺艳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