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专题栏目> 正文

典型案例⑩|叙永县深化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干预试点 着力提升学生健康水平

发布时间:2025-04-11 09:57:32 来源:泸州新闻网

4月10日,中共泸州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公布了2024年度泸州改革典型案例名单,共10个案例入选。

典型案例⑩

叙永县深化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干预试点

着力提升学生健康水平

改革背景

根据原卫生部与教育部2012年联合发布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营养健康状况监测评估工作方案(试行)》(卫办疾控发〔2012〕65号)、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全国学生营养办2021年联合发布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健康监测和指导方案》文件精神,要求各地全面、系统、科学开展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监测评估;为贯彻落实《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2019年)》关于“加强对欠发达地区未成年人实施营养干预”要求,全国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从2022年秋季学期起,在营养改善计划部分重点监测县开展营养干预试点工作,探索可推广的学生营养健康改善模式,促进经济欠发达地区学生健康成长。

近年来,叙永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有针对性地实施贫困地区学生营养餐或营养包行动,保障生长发育”重要指示精神,于2021年起开始探索营养干预改革相关工作,2022年6月,叙永县被确定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国家试点县,为全国20个试点县之一、全省唯一试点县,通过全方位管理、全过程服务、全领域联动,持续深化营养改善计划营养干预试点,全县农村少儿营养状况、健康素养得到显著改善。

工作举措

(一)构建全方位管理体系,推动营养干预“组织有序”。坚持系统统筹、高位推进,着力健全组织体系、强化人员配置、完善管理机制,为营养改善计划奠定坚实基础。一是政校协同推进。按照“政府负责、部门协作、分级管理”的原则,成立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营养干预试点领导小组,印发《叙永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营养干预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县、乡(镇)、校”三级营养改善计划管理机制。在县域23所重点监测、常规监测试点学校分别组建工作组,配齐骨干力量100余名,明确校长为“第一责任人”,构建县级统筹、具体学校抓推进的协同工作格局。二是专业队伍支撑。整合西南医科大学、市县疾控中心等12名营养专家力量,成立营养干预团队,指导改善计划实施。采取“专家+骨干+师资”培训模式,实施“学生电子营养师”配餐骨干培训,制定每周带量食谱,每学期开展健康指标检测,跟踪学生健康状况,覆盖教职员工324人次,切实提高供餐质量。三是细化措施考核。依托四川省疾控中心资源力量,组建专班深入试点学校实地调研,立足农村地区“一天只吃两顿饭”等现状,进一步细化工作措施,明确营养健康宣传教育、加强促进身体健康活动、优化膳食食谱、落实干预试点专项措施4项试点内容,分类制定专项考核制度,严格奖惩激励,确保试点实效。

(二)构建全过程服务路径,推动营养干预“精准可控”。坚持摸清家底、分类管理,完善前端至末端全流程各环节,全面实现精准干预、科学干预。一是全面排查,建立台账。聚焦学生身体质量、血红蛋白等指数、指标,依托全民预防保健免费健康体检,全覆盖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体质监测、营养健康体检,由各属地乡镇卫生院每学期收集分析学生健康状况,分校、分班级建立贫血、疑似贫血、疑似肥胖、肥胖学生4本台账,收集学生血红蛋白、肠道菌群等数据5981条,由县疾控中心统筹开展全血分析、粪便检测,专班研究形成分析报告。二是分类施策,有效监测。印发中小学食堂管理办法,规范学校食堂食材采购、食品安全、供餐、财务资金等方面的管理行为,为实施营养健康干预试点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将全县151所涉及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学校,细分为重点监测、常规监测、一般监测三大类试点学校,分层次开展营养健康干预活动。持续促进青少年身体健康,广泛开设课外运动兴趣小组,保障青少年阳光体育户外活动不少于1.5小时/天。三是优化食谱,精准干预。针对学生贫血、肥胖、营养不良等现象,以周为单位动态调整优化学校食谱。县疾控中心组织开展配餐培训4场次,西南医科大学营养健康团队帮助修改“一周食谱”12批次。针对县域居民饮食习惯和学生年龄特征,印发营养午餐食谱,设计带量食谱10套,其中小学阶段学校选择第1—7套循环使用,初中阶段学校选择第4—10套循环使用,促进“一日三餐”膳食丰富、营养均衡。四是搭建平台,加强干预。借助佛山市康泽慈善基金会、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共同设立的“学生营养改善公益计划—为营养加点铁”项目,获得捐赠铁强化酱油12万余升,用铁强化酱油代替普通酱油,适当增加铁强化酱油的用量代替盐的用量,有效解决学生缺铁贫血问题。

(三)构建全领域联动模式,推动营养干预“全员发力”。坚持培树正确营养观念,多措并举让营养知识从校园辐射到全社会。一是教育实践培育健康观念。将营养健康纳入学校地方课程,充分利用《学生营养健康指南》等指导用书,每学期至少安排2课时营养健康课程,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向学生传授营养健康知识。强化营养健康宣传教育,集中利用校园广播、滚动屏、宣传板报等多种方式,广泛开展校内宣传。利用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开辟小菜园60余个,组织蔬果种植、家禽养殖等实践活动和营养知识趣味竞赛,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学习健康知识。二是家校携手培树健康习惯。通过“千名教师访万家”、给家长一封信等活动,组织营养健康主题家校活动10余场次,向家长开展营养宣传教育,专人督促家长每周在家庭餐中提供2次以上纯牛奶或鸡蛋等食物,逐渐转变学生家长营养膳食观念。积极开展“家校共育”课题研究,将学生营养健康膳食作为研究内容,探索可推广的家校共育经验,共同护航学生健康成长。三是“三位一体”营造健康氛围。依托网格化管理平台、劳动实践教育基地等资源,搭建“村居委会+学校+家长”核心宣传阵地,通过入户宣讲、APP推送等方式,拓展“线上+线下”宣传渠道,推行“小手拉大手”、发放告知书等家校共育活动。充分利用“5.20”学生营养日和全民营养周,广泛宣传“少油、少盐、少糖”健康饮食习惯。

取得成效

(一)学生营养状况持续改善。全县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学校(义务教育学校)128所,受益学生63754人,学校食堂供餐率100%。营养干预试点推行后,学生膳食更加科学、营养更加均衡,身体指标数据呈现积极变化。2023年(监测数据每两年更新一次),学生贫血率、肥胖率分别从2021年的14.30%、7.37%,下降至4.78%、3.81%,明显低于国家平均水平。

(二)学生健康意识持续增强。积极开展多样营养知识普及活动,开设营养健康课程700余课时、组织主题学生活动200余次,开展校内宣传1000余场次,学生营养知识知晓率大幅提升,饮食习惯发生积极转变,校园食堂就餐时选择荤素搭配、拒绝挑食偏食的学生比例增加,推动98.5%以上家庭“一日两餐”不良膳食习惯有效改善,学生浪费饭菜的不良习惯明显好转。

(三)家校社协同效应持续凸显。营养干预试点搭建起紧密的家校社沟通桥梁,邀请家长走进校园,了解学生在校饮食情况,参与人数累计达5000余人次,家长对学校营养工作的满意度从试点前的84%、提升至95%;10个周边社区联合学校开展营养科普宣传活动14场、覆盖居民近万人,营养知识知晓率同步提升,家校社三方合力营造全方位关注学生营养良好氛围。

来源:市委改革办

编辑:陈俊宇 责任编辑:刘笃梅 审核:汤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