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泸州市召开专题会议,核心内容是研究现代物流产业建圈强链工作。
去年7月,泸州被列为全省现代物流产业链3个主要承载地之一,作为副链长城市,泸州做了哪些探索,有何作为?下一步又将如何推进现代物流产业建圈强链?答案就在这次专题会议中。
副链长城市,泸州有何作为?
今年2月20日,四川省多式联运发展大会在成都召开,泸州作为市州代表发言,介绍我市多式联运发展情况并作投资推介。
自被列为全省现代物流产业链主要承载地以来,我市建立健全领导推进工作机制,确定江阳区、龙马潭区、纳溪区、叙永县为主要承载区(县),泸县、合江县、古蔺县为协同承载区(县)。
目前,我市已形成“现代物流产业链主企业现状清单”“主要物流设施项目现状清单”“重点物流设施项目建设清单”“现代物流产业链主企业重点招商清单”等7个物流产业链基础信息清单,梳理出现代物流产业链主企业11家、2024-2027年重点物流设施项目23个,研究形成了我市现代物流产业链初期成果,为下一步深入推进现代物流产业链建圈强链夯实基础。
在物流通道、开放平台、营商环境建设等方面,我市持续发力,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截至2024年底,全市物流市场主体蓬勃发展,注册物流企业总数达2580家,市场主体活力显著增强。全市国家A级物流企业数量增至20家,位居全省第4位,行业规范化水平持续提升。物流基础设施布局加速完善,在规划建设的54个物流园区(中心、基地)中,38个已建成投运,仓储总面积达305.64万平方米,人均仓储面积指标领先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2024年,全市货运规模持续扩大,货物运输总量达1.16亿吨,物流社会化率达到68%,社会物流总额4011.33亿元,社会物流总收入185.20亿元。泸州“水公铁空”多式联运的协同效应逐步显现,物流成本控制能力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