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新闻> 评论> 正文

[评论]泸州“花”经济2.0需要打好文化牌

发布时间:2025-03-17 11:30:48 来源:泸州日报

阳春三月,繁花如海。油菜花、桃花、李花、樱花等鲜花再度扮靓酒城,春日花海也正在成为城乡经济最灵动的注脚。

当游客将诗词歌赋融入花海,身着汉服体验簪花时;当百和莲枪舞动花海,在活态传承中展现非遗魅力时;当大学生把家庭农场变成四季花园、特色餐厅和网红打卡点时,人们忽然发现,“赏花”早已超越视觉消费,演变为一场融合文化与商业的立体实验,以“花+”模式重塑乡村振兴逻辑。

古蔺围绕“画里乡村”举办了十几届菜花节;江阳区丹林樱花谷,让周边农户吃上了“旅游饭”;泸县谭坝以油菜花为媒,成立乡村旅游管理公司,打造水果采摘、花卉观赏、农产品展销、开心农场一条龙……泸州“花”经济已从单一的赏花,融入精致露营、围炉煮茶、户外烧烤、花艺手工等新潮体验。但泸州“花”经济要想再锦上添花,还需多点文化思维。

在泉州蟳埔村,簪花完成了从渔村习俗到百亿流量IP的蜕变,通过“簪花+汉服旅拍”等模式,蛇年春节期间,蟳埔村单日游客量突破10万人次,非遗体验消费超2亿元。浙江柯桥传承创新兰文化,柯桥兰花产业年销售额超2亿元。这种“花+非遗”的叠加效应,本质是将文化符号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的消费场景。

而泸州,讲好“花+非遗”的文化叙事并非没有机会。

百花树下,泸州酒、油纸伞、莲枪花灯、狮舞龙舞、山歌号子、扎染蜡染……花可以作诗、可以入画、可以酿酒,不仅可以讲好品牌故事、非遗故事、泸州故事,花与文化的跨界融合,还可以推动“眼球经济”向“体验经济”转变,真正推动非遗的活态传承,使之成为撬动区域经济的新增长点。此外,还可以通过科技赋能“花”经济发展。近的,可以通过直播电商突破地理空间限制、优化产业链条;远的,可以通过AR、元宇宙等概念,创造出虚实交融的新型文化消费空间。总之,只要坚持数字化思维、用户思维、产业协同思维、爆款思维、生态思维,转向“技术赋能+模式创新”的双轮驱动,泸州“花”经济就能昂首迈入2.0、3.0、4.0时代。

罗宗宁

编辑:陈俊宇 责任编辑:汤颂 审核:罗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