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非遗,需要当代的表达。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用青春拥抱非遗,非遗成为了新国潮。3月7日,在泸州市百和莲枪融合推广宣传启动仪式暨首届莲枪文化非遗展演活动现场,两百多名学生盛装表演莲枪龙舞、莲枪新编套路展示等节目,让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百和莲枪再次“出圈”“出川”。
非遗保护与传承,是一代代人记忆与技艺的承续。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推进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提升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考古研究水平”“非遗正青春,要用‘年轻心’吸引年轻人”等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年轻人是创新文化的生力军,也是非遗保护与传承的主力军。如何突破传统的瓶颈,找到非遗保护和传承的钥匙,开辟一片非遗传承“年轻化”的新天地?
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爱好者和手艺人,每个人都可以成为非遗“年轻化”的探索者和见证者。因为,非遗需要被更多的人看见,被广泛了解和热爱,大家一起将非遗传承下去,从传统延续到未来,才能让非遗成为永恒的经典。与此同时,既要培养坚守匠心、与时俱进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也要培养非遗研究水平与运营能力的相关人才,还要广泛吸引各领域人才参与其中,充分发挥人才创造力,不断提升非遗的文化影响力。我们期待,古老的非遗用当代“年轻化”的表达,抓住年轻人这个群体,融入年轻人的审美,让非遗“年轻化”,变得更有活力和生命力。
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