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川江都市报与西南医科大学教师刘剑、保卫处校卫队副队长李泳龙,泸州市图书馆保安赵智勇等多方努力下,赵明牵挂17载的恩人终于有确切消息了。如今,夫妇俩在老家宜宾市江安县生活,此地距当年他们在泸州主城区帮助赵明之处,车程仅40多分钟。
年轻时的照片让赵明确认,这就是他要找的人
记者和夫妇俩合影
3月11日,川江都市报刊发了《男子手绘地图求助 本报寻找恩人》一文,经川江号新闻客户端、泸州发布、泸州新闻网等平台转发后,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有关这段寻恩故事的讨论热度持续高涨,众多网友被这份跨越漫长岁月的深厚恩情深深打动,大家纷纷留言,盛赞这不仅是个人的感恩善举,更是社会正能量的鲜活例证。
在热烈的讨论中,不少人感叹,正是这些平凡人在生活里的点滴善意,汇聚成了温暖社会的强大力量。
如何找到这对恩人夫妇的呢?
赵明手绘地图中提及的大慈路,记者实地走访后,并未寻得相符的中介所。不过,依据日杂店老板提供的线索,曾有一对夫妇在这一带经营中介所多年,外貌特征与赵明描述的男性瘦高、女性矮胖高度契合。日杂店老板透露,她最后一次见到女店主时得知,夫妇俩当时在医学院打工,男方担任保安,女方从事保洁工作。
循着这一线索,记者联系到西南医科大学老师刘剑。刘剑也是《1994年泸州麻师娘火锅娱乐一条龙》视频的发布者,赵明正是看到该视频后,主动留言倾诉往事,并联系川江都市报社寻求帮助(川江都市报3月11日曾报道)。
刘剑迅速与西南医科大学保卫处校卫队副队长李泳龙取得联系。李泳龙表示,起初他拜托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安保部的同事帮忙排查,可查了一整天都毫无所获。“我突然意识到,外界提及医学院,既可能指医院,也可能指学校,大家平时不太区分这一点。于是,我便请忠山和城北两校区校卫队的弟兄们帮忙排查,这才查到了罗家银。”
但报道中所指的究竟是不是罗家银夫妇呢?李泳龙也无法确定。他获取电话号码后,拨打过去,并依据报道中的相关细节进行核实,最终初步判定,罗家银夫妇正是赵明苦苦找寻的恩人。
这对夫妇如今生活状况如何?
3月11日下午,记者与罗家银的妻子姜方琼取得联系,获悉他们早已结束中介所生意,目前在老家宜宾市江安县生活。
3月12日上午,记者赶赴罗家银老家时,恰逢他赶集卖菜归来。2021年,因年满60岁达到退休年龄,罗家银无法再继续从事保安工作,便选择回到老家与妻子一起种菜、饲养牲口。周边城镇逢集时,他就拉着自家种的蔬菜去售卖。
记者与罗家银一起,沿着乡间小路朝家走去。罗家银的妻子姜方琼听到狗叫声,赶忙出门迎接。“因为要照顾孙辈,我就关停了中介所,后来又外出打了几年工,现在就在老家养养鸡鸭、种种菜。”姜方琼笑着打趣道,如今是不是瞧不出她曾是中介所老板了。
罗家银的大儿子告诉记者,父亲患有胰腺炎、糖尿病,母亲患有股骨头坏死,肺部也有毛病。然而,老两口却坚称自己身体硬朗。最近,母亲又瞒着家人买了100只鸭子,父亲也依旧四处卖菜。
记者了解到,罗家银夫妇在泸州生活了30多年,如今他们的女儿一家和小儿子一家都在泸州定居,大儿子则陪伴他们在老家生活。每逢周末,在泸州生活的家人便会赶回老家陪伴他们,或是带他们到周边游玩。
“我觉得老家特别好,空气清新,吃的都是自家种的。我想去泸州了,孩子们就开车来接我。”姜方琼说。
这对夫妇还记得赵明所述的那段经历吗?
前往罗家银家之前,记者已将相关情况告知远在贵州遵义的赵明。赵明得知恩人夫妇可能已找到的消息后,激动不已。但因工作缘故,他暂时无法即刻赶回泸州。3月12日上午,赵明与罗家银夫妇进行了视频通话。
当赵明的面容出现在手机屏幕上时,一旁的姜方琼高声呼喊:“这个小伙我认识,你是不是古蔺的?”“孃孃,你还记得我不?”……得知恩人的现居地后,赵明难掩激动之情,“知道叔叔孃孃在江安,我感觉和他们的距离一下子近了好多。”
视频通话后,记者详细了解了罗家银夫妇在泸州的过往经历,随着交谈深入,更多温暖人心的故事逐渐浮现。
姜方琼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便来到泸州从事中介工作,是泸州最早一批涉足中介行业的人。此后,她与弟弟共同经营中介所长达20多年,丈夫罗家银则在泸州担任保安,每日下班后便到店里帮忙。
“那时,许多从农村出来的年轻人到中介所找工作,没饭吃就在中介所跟我们一起吃,找到工作后才离开。”姜方琼回忆道,有些人工作几天觉得不合适又回来,还有些人拿不到工资,也是他们帮忙去讨要。像赵明这样遇到困难向他们求助的年轻人,更是数不胜数。
罗家银回忆,当时他每天都身着保安制服,加之身材高大,颇具威慑力。赵明所说的这类事情发生过多次,可他们都未曾放在心上。
夫妇俩在泸州收了几十个干女儿干儿子?
罗家银的大儿子插话道:“他们在泸州开中介所,收了好多干儿子干女儿,起码摆五桌才坐得下。”听到儿子这么说,姜方琼笑着从屋里拿出几本相册,里面都是干儿子干女儿们的照片。
“好多人我都记不清名字了,都是我帮过他们,他们就认我做干妈。”姜方琼一边翻看照片,一边念叨:“感觉那时就像做梦一样。今年过年,还有个干女儿给我寄了30多斤腊肉。”
“我妈还带过一个小伙子回江安,说是找工作时被人欺负了,不敢再出去上班,她就把人家领回家了。”罗家银的小儿子回忆,当时自己还在上学,这个小哥哥在家陪他玩了好几个月。
更令人感动的是,在泸州经营中介所期间,夫妇俩还收养了一个聋哑女孩。姜方琼回忆,那是一个深夜,他们在街边遇见这个聋哑女孩,心生怜悯,便将其带回中介所。后来,在派出所和社区居委会的见证下,女孩成为他们的“大女儿”,在他们的精心照料下茁壮成长,如今已在外地组建了自己的家庭。
罗家银的大儿子与聋哑女孩年龄相仿,他回忆,女孩来到他们家时才5岁,妈妈还常叮嘱他要让着妹妹。
赵明的这次寻恩之旅,也唤起了罗家银、姜方琼夫妇对往昔岁月的回忆。姜方琼表示,她十分感激在泸州生活的这几十年,夫妇俩挣到钱供孩子们读书,也收获了很多回报。
记者 彭方均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