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阳区通滩镇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意识,立足实际、精准发力,积极探索“精选、细育、重用”的人才工作机制,外引内培一批沉得下、留得住、能管用的乡村人才队伍,全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不拘一格”选贤
用以城聚人的“单向奔赴”换以近悦远来的“双向奔赴”
建强乡土人才队伍是乡村发展的活力源泉,为打通本土人才返乡渠道,通滩镇建立村干部结对联系在外优秀人才制度,回引500余名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加快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采取直接投资、参股经营等方式规模流转土地、统一托管经营,累计发展100亩以上业主31户。
健全村级后备干部储备库,按照各村(社区)不少于2名后备干部标准,从返乡大学生、退役军人、网格员等人员中,择优选拔72名作为村级后备干部进行动态储备,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42%。
此外,通滩镇还以重点项目、优势产业为载体,引进省农科院、泸职院、泸州老窖等院、校、企专家资源43名,挂牌创新创业导师工作站,提供粮油生产、电子信息、农旅打造等方面专业人才和技术服务。
“多管齐下”育能
用全面科学的“田间管理”培植人才成长的“深厚沃土”
因地制宜制定培养菜单是培植人才的有效途径,通滩镇聚焦中小微企业管理者、农业大户等群体,通过入企调研、农村院坝会、青年人才交流座谈会等渠道,动态收集人才培养相关意见建议32条,实行“订单”培训、“双向”反馈,满足不同群体培训需求。
同时,建立年轻干部成长帮带机制,分批组织120余名村(社区)干部赴李庄镇、云锦镇等地调研学习。与江安县迎安镇共建“乡土人才”驿站,建立干部交流和人才信息共享机制,交叉交流学习6次,共享乡村建设、基层治理、产业发展等方面经验。
此外,通滩镇竭力健全村(社区)干部激励保障机制,对取得学历提升和考取社工证人员,按照相关标准分类落实补助,目前已有14名村(社区)干部专升本、19名考取社工证。
“才尽其用”善任
用更加深度的“多元融合”激活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产业发展联农带农是推动农户共同富裕的关键路径,为支持农业生产经营人才领办专业合作社、创办家庭农场,带头发展果蔬种植、休闲体验农业等特色产业,通滩镇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其发挥自身优势,按照“就近帮扶、自愿结对、因需施策”原则结对帮扶本村农户,累计建立专业合作社62个、家庭农场259个,带动5000余人就近就业。
其次,为发挥乡村治理在乡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通滩镇持续推进“多网合一”,将党建、综治、信访等网格整合成“一张网”,配备专职网格员21名,从村社干部、人民调解员等人员中选出“治理带头人”20名、“法律明白人”60名,严格落实“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常态化开展普法宣传、纠纷调解、社情民意收集等,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5.2%。
此外,通滩镇还整合办公资源和部门职能,规范设置办事服务窗口,选派业务骨干驻窗服务。积极配合开展“千名纪检监察干部联千村进万户”活动,组织7名纪检干部深入村(社区)走访群众、列席村(居)会议,倾听呼声、收集诉求,对汇总的问题分析研判、分类管理,按部门职能职责转办、督办,累计收集急难愁盼问题167个,办结165件。
陈显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