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日清晨,72岁的刘自果老人像往常一样,不到6点就起床。洗漱完毕后,他开始慢悠悠地喝茶,并在心中酝酿今天要写首什么诗。房间里的笔墨纸砚都是随时备好的,酝酿好了诗,拿起笔就可以记录下来。
刘自果练习书法近60年
刘自果的作品
除了写诗、练字外,刘自果还爱写作。退休后,他出版了长篇《川江向东流》《川江渔火》,中篇《双碑子的抗战岁月》《蜀南的佛光》以及诗集数本。
每天的“早课”结束后,刘自果也会像很多泸州的退休老人一样,拉上带小轮的买菜车去菜市场采购。买菜、做饭,也是这个四川男人退休后的每日“功课”,做的饭菜经常得到家人的赞扬。
从小养成练字习惯 大病后开始每日练字
“又是一年元旦节,红日临窗,霞彩当空列。迎接春回心喜悦,天寒觅句情犹热。万事成诗寻睿哲,流水飞花,休要言悲切。每日总将碑帖阅,成天挥笔难停歇。”元旦节,刘自果的诗词当然也要应景,这首《蝶恋花·元旦挥毫》中的“成天挥笔难停歇”,也是他每日生活的写照。
刘自果告诉记者,练字是他从小养成的习惯,至于每天练字则是从2010年大病一场后才开始的。“练书法能让人心静下来,临摹名家字帖也让人有了要抄完的目标。”
刘自果回忆说,当时岳母、岳父相继离世,自己因为符合退休条件办理了退休手续。可没想到,母亲随后又走了。
送走老人后,他头上的疮就发了,被确诊为红斑性天疱疮。“感觉整个脑壳都烂了,嘴巴鼻子耳朵里都是疮。”
住进医院后,同病房一个和刘自果同样病症的病友不到三天就去世了。看到这一切,刘自果并不害怕,反而成了病房里最乐观的病人,常常被医护人员请去给其他病友做工作。他坚信,遇到了事就不要怕,要积极地去面对。
几个月后刘自果出院了,他觉得自己虽然没死,但要靠大剂量的药物维持,恐怕也活不了几年。所以给自己制定了一个目标,每天至少练字1小时。
“刚开始的目标是每天坚持一小时,后来越写时间越长,随时想起就拿起笔写,心静下来,用药的剂量也降低了。”刘自果觉得,练字可以磨练自己的心态和状态,最终自己也战胜了病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