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九届九次全会围绕激活力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进行谋篇布局。
如何紧扣创新再发力?记者在会上听到了三句话: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具体怎么做?
市教育和体育局局长刘著认为,教育综合改革、科技体制改革、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在全市教育体育系统都有“用武之地”。“我们将聚焦服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以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为抓手,深入推进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实体化运行。”刘著说,将全力支持在泸高校积极申报国省科技课题、科研项目,高质量建设科研平台和大学科技园,着力提高科研成果转化效能。同时,深化贯通式育人模式改革,完善小初高一体化育人体制机制,着力培养更多拔尖创新人才。
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彭莉认为,2025年,全市科技系统要“闯硬关”,以科技创新赋能传统优势产业提档升级;要“明长远”,紧盯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要“有生态”,营造全链条、跨学科、跨领域协同创新的良好环境。
西南医科大学校长何涛说,市委九届九次全会提出要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西南医科大学在这方面已经有了探索。何涛说:“我们已经与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合作联办护理学本科,与四川三河职业学院开展专升本合作等。还成立了核医药产业学院,已经汇聚学校、医院、企业等方面资源,培养了复合型人才,为核医疗、核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也有新思考。该校党委书记邓华云表示:“我们将聚焦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以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为抓手,加强优势骨干专业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聚焦泸州产业布局,全面融入中国西部工匠城建设,深化产教融合,建设省级绿色化工技术创新中心、中小微企业应用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助力泸州高质量发展。”
四川警察学院院长唐雪莲认为,健全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机制,对泸州吸引人才至关重要。为此,唐雪莲表示,将主动向学院学生推介泸州,希望让更多年轻人留在泸州,为城市增添活力。
产教融合,企业也有话说。泸天化股份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廖廷君希望市上在人才建设方面制定更多的政策措施,以稳定产业工人、留住工匠人才。
记者 罗森波 许亚琴 许世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