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近年来,泸州市聚焦企业关切,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突破,出台“民营经济1+1政策”“酒业10+13条”“六大产业提质倍增行动”《规范行政机关涉企行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十条措施》等政策措施,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截至今年6月底,泸州市有市场主体39.8万个,其中,1至6月新增登记2.3万个。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人大在行动。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以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四川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有效实施为主线,以科学立法、依法决定、精准监督为抓手,以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为支撑,以法治力量助力泸州市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法治引领优环境
“刘法官,300多万元的案款,对方同意付啦,真是及时雨啊!”“刘法官,对方同意解除对我公司账户的财产保全,我们可以正常经营了,员工工资也能正常发放了。”这起于2023年结案的案件,原被告都对承办法官竖起了大拇指。
在案件办理中,四川泸州白酒产业园区人民法庭法官刘密充分了解原被告诉求后,有效化解矛盾,促使双方企业尽快走出困境、恢复生产,获得一致好评。
作为全国首个白酒产业园区人民法庭,四川泸州白酒产业园区人民法庭自2021年4月成立以来,法庭强化涉企司法举措供给,实现全区涉酒类民商事案件集中审理,实行“立、审、执”一体化运行。
如何运用法治手段、法治思维构建“全周期、全过程、全方位”的白酒产业法治体系,着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巩固提升川酒产业在全国乃至全球的行业领军地位?
2018年12月,在市人大常委会的牵头下,全国首部保护和弘扬白酒文化的地方性法规——《泸州市白酒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条例》正式实施,持续加强对白酒等产业知识产权执法司法保护力度,切实以法治“含金量”护航发展“高质量”,为泸州建设世界级优质白酒产业集群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以法治之力赋能营商环境之优。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在助推地方性法规列入普法、进入执法、融入司法、纳入监督的同时,推动“一府两院”在全省率先出台《规范行政机关涉企行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十条措施》《司法服务保障法治化营商环境十条举措》《关于推进行政检察高质量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的实施意见》等配套文件,不断增强优化营商环境法治合力。
同时,指导全省首个“产法协同示范区”提档升级,整合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川南破产清算事务服务中心、四川省法学会白酒产业法治研究会等12家法务机构入驻示范区,为市场主体提供全周期法治护航、全要素矛盾纠纷化解、全链条知识产权保护、全方位法治创新,实现“以法护产、产法协同”。
精准监督强实效
“目前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助企纾困政策,请问将采取哪些措施来打通惠企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2023年9月,在市人大常委会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题询问会议现场,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刘晓锋率先发问,直指问题根本所在。
专题询问现场面对面、硬碰硬、实打实,提问人瞄准症结发问,被询问部门开诚布公给对策。
“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开展专题询问,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的有力举措,也是运用刚性手段增强监督实效的有益探索。”市人大经济委负责人表示,接受询问的市级部门主要负责人不推脱、不遮掩,切实做好专题询问“后半篇”文章,推动全市营商环境建设迈上新台阶。
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连续打出听取审议报告、执法检查、专题询问、满意度测评等人大监督“组合拳”,以精准监督推动泸州市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在开展《四川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执法检查中,市人大常委会走访调研各类市场主体、行业协会商会,召开座谈会等收集意见建议,充分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切实用精准聚焦实现靶向监督,并提出完善统筹推进机制,打造更加公平、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建立便捷高效、外联内畅的政务环境,构建务实有效、刚柔并济的法治环境等建议,切实以法治之力推动营造更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此外,市人大常委会还开展常态化监督,助推公正司法。连续三年听取和审议法检“两院”关于知识产权保护、护航白酒产业发展、“同心圆·双保中心”等情况报告,推动“两院”等司法部门综合运用打击、保护、监督、预防等手段,着力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凝聚合力促发展
营商环境,“优”无止境,唯有厚植“法治沃土”,才能打造营商“高地”。
如何对标一流、能动谦抑、勇于担当、精准发力,共同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法治化营商环境中行稳致远?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付小平表示,将立足人大职能,不折不扣抓好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四川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落地落实,持续营造公正、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为泸州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新时代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和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做出人大贡献。
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靳泰雨表示,泸州市两级法院将以开展“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提升年”专项行动为契机,依法能动履职,积极延伸审判职能,为各经营主体发展解忧纾困,持续全方位运用法治方式促进各经营主体做大做优做强。
市检察院副检察长王忠杰表示,将以推进“检察护企”“检护民生”专项行动纵深开展为契机,围绕经济发展和民生领域重点、难点、堵点问题,紧盯突出领域和关键环节,强化司法保障,释放检察动能,在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维护人民权益中更好展现担当、贡献力量。
市公安局副局长游彦表示,将牢牢把握“坚持依法办事、坚持科学作为、坚持能动履职、坚持效果导向”的四项指导原则,精准发力、靶向解决经营主体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让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成效更加可感可及,为护航泸州市经济发展作出公安贡献。
市司法局局长张伟表示,将充分发挥依法治市统筹职能,持续提升全市各方面工作法治化水平;充分发挥矛盾纠纷化解职能,不断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为市场主体提供高效、便捷的纠纷解决途径;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持续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全方位法律服务。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接下来,市人大常委会将继续加强对优化营商环境的跟踪监督,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真正让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得到保护,为企业提供公正、稳定、可预期的保障,以法治的力量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记者 许世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