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雅文、陈可怡从奥运赛场载誉归来,不仅带回荣誉,更带回顽强拼搏、永不言弃、誓争一流、为国争光的精神,激励泸州人在新时代区域中心城市建设中担当作为、善作善成。
泸州人从来不缺拼搏精神。1992年,拳击手刘刚参加巴塞罗那奥运会,成为第一名踏上奥运赛场的泸州人。从此,奥运赛场总能见到泸州健儿的英姿:“奥运五金王”邹凯、自由式小轮车女子公园赛冠军邓雅文、跳水亚军杨健、男子双人划艇1000米第五名陈忠云、女子橄榄球第六名陈可怡、艺术体操选手舒思瑶……他们征战奥运,获得6金1银1铜的好成绩。作为奥运6金城市,泸州当下开设有篮球、足球、游泳、田径、乒乓球、体操等34个大项100个小项的体育竞技项目。“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突破极限、实现更好的自我,运动的本质是奋勇拼搏;泸州人热爱运动,正是从来不缺乏拼搏精神的生动体现。
泸州人历来就有拼搏精神。今年5月,西南医科大学女子足球队勇夺大学女子校园组全国总决赛冠军,市委书记杨林兴看望运动员、教练员,并座谈交流;8月,邓雅文、陈可怡从奥运赛场载誉归来,受到杨林兴,市委副书记、市长余先河的亲切会见。半年不到,市委书记两次会见运动健儿,既体现了体育强市建设成绩斐然,也体现了泸州对体育运动和拼搏进取、永争一流运动精神的重视。体育是城市综合实力的体现,彰显着城市的精气神,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体育已经成为展示泸州城市形象的一张靓丽名片。
泸州人要始终发扬拼搏精神。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会见邓雅文、陈可怡时,杨林兴号召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学习她们“刻苦训练、奋力拼搏、追求卓越”的精神,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施高效能治理中敢作敢为、善作善成,共同把家乡泸州建设得更美好。向邓雅文、陈可怡们学习,首先要学敢为人先、勇争一流的精神。自由式小轮车运动成为奥运项目仅仅两届,在中国2017年才起步、2018年才建立国家队,邓雅文是首批队员。中国自由式小轮车队首次亮相奥运赛场,邓雅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这次参加奥运会,我们队内的目标就是冠军,我们知道我们已经具备夺金的实力。”其次要学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精神。人们看到邓雅文在赛场飞车,看不到的是她一次次摔跤、受伤。摔50趟、60趟,甚至70趟……2019年其左脚三根脚趾骨折,2022年右肩膀因反复脱臼进行了手术,今年5月腰椎出现峡部裂,谁能想到邓雅文这块金牌是带伤上阵拼来的?第三要学镇静乐观、不言放弃的精神。邓雅文、陈可怡等奥运健儿,他们也有受伤时、低落时,在一次次跌倒后爬起来,在一次次训练后更加自信和勇敢。本届奥运会中国女子橄榄球队所在小组强队林立,出线形势渺茫,但她们没有放弃,“带着悲壮的情绪上场”,最终冲出小组,夺得第六名的历史最好成绩。
当前,泸州正坚定以“四化同步推进、城乡深度融合、‘一体两翼’齐飞”为工作总抓手,扎实推进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新时代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在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关键时期,需要全市人民同心同向、团结奋斗,锤炼风雨击不垮、重担压不弯的意志,主动在困难中拓宽思路、寻找出路,逐步变被动为主动、变挑战为机遇,在一次次突破极限中劳有所获、干有所成。
“一次次突破极限”,正是体育运动精神的写照,也是泸州要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施高效能治理不可或缺的拼搏精神。让我们向邓雅文、陈可怡们学习,奋力拼搏、追求卓越,以奥运六金,吹响泸州建设新时代区域中心城市的嘹亮号角。
泸州日报评论员 李荣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