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新闻> 社会> 正文

移风易俗大家谈(五)|破旧立新 泸州乡村有“典范”

发布时间:2024-07-22 11:31:55 来源:泸州日报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文明乡风,移风易俗是关键。近年来,泸州市聚焦推进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广泛开展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各项活动,通过典型模范带动群众见贤思齐,生动宣传让文明新风浸润人心。

长效治理 全面覆盖

推进移风易俗工作是民生所向、民生所指。

近年来,纳溪区上马镇突出村民自治,打造红白喜事有人管、食品药品有人问的自治村。纳溪区上马镇党委委员刘文学说,一处小院就是一幅美丽乡村风景画,一个家庭就是一个乡村文明传承地,通过开展星级示范户评选活动,以“传帮带”的方式“以一传十”,逐步形成乡风文明、民风淳朴、家风良好的新乡村。

“我们组建移风易俗宣讲队,通过坝坝会、网格微信群、宣传栏、走访入户等方式,强化群众思想引导;制定《白米镇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指导意见》,明确红白喜事办理的类别、宴请范围、宴席标准、申报程序等,‘软号召’与‘硬约束’相结合,根治滥办酒席的不良风气,取得了较好成效。”合江县白米镇党委书记袁磊说,移风易俗对于基层精神文明建设十分重要,摒弃大操大办、炫富攀比、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有利于涵养文明村风,让勤俭节约、邻里守望、敬老爱幼等新风尚在农村落地生根。

60岁以上的“满十酒”可以审批操办,白事可先办后补……近年来,合江县白鹿镇柏松村通过出台激励政策、制定村规民约等,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工作,陈旧观念得到了转变。该村党总支书记徐泽兴说,柏松村把移风易俗工作开展和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章程列入坝坝会必讲内容,对违反村规民约的行为进行劝导,加快和美乡村建设步伐。

激励宣传 模范带动

日前,在龙马潭区安宁街道阳高村,由村党员干部组成的快板小分队把道德模范事迹、身边好人好事以及村规民约,以快板形式说唱出来,开展移风易俗进农家宣传。

近年来,阳高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推行道德积分制,每年举办道德评议会,进一步涵养淳朴民风、良好家风、文明村风。“村里把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探索实施道德积分制,大操大办没有了,礼金也减少了,少了很多不必要的开支。”村民张中秀说。

在纳溪区,“践行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主题宣传活动全覆盖,宣传人员走村串户传播文明新理念。“我们村挖掘家风故事、培育良好家风,做成宣传册、视频,编排成剧进行宣传,带动村民自发参与和支持基层治理,村容村貌得到提升,邻里之间互帮互助。”纳溪区新乐镇大河村村民陈登秀告诉记者,该村把遵守家风家训纳入村规民约,与“家风示范户”“五好家庭户”等评选活动相结合,为推进文明乡风建设提供榜样支撑和道德力量。

叙永县江门镇古寨社区是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古寨有‘道德银行积分制’,助人为乐可以加分,积分换物资,我去年得了200分,换了洗衣粉。”社区居民蔡娥说,有了“道德银行”,大操大办少了,互相帮助的情况多了。

“以前大家好面子、比排场、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现在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大家放下不必要的面子,减少了村民相互随礼带来的负担,也杜绝了铺张浪费。”泸县得胜镇罐顶山村三组村民高惠敏说。

弘扬好风尚 建美丽乡村

乡村要振兴,必须破除陈规陋习,用文明底色润出乡村振兴新成色。

省级文明镇江阳区分水岭镇,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等阵地,以村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五类活动”;以油纸伞为载体,融入诚信节俭、清廉不腐等美德,结合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评选等,塑造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将“岭里乡亲”基层治理与村民自治相结合,提升治理质效;完善积分兑换奖励措施,号召村民主动参与到文明行动中来,通过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弘扬向善向上好风尚,为乡村振兴、和美乡村建设注入文明力量。

“乡村振兴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的票子有多少,更要看村民的精神风貌怎么样?”叙永县叙永镇红岩村监委主任杨馥红说,村里围绕茶产业发展,建起红岩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开展研学、座谈、村规民约宣传等一系列活动,以茶育人,润物无声,让新风理念在村民心中扎根,村民的精神面貌不断改善。

如何解决“大操大办”之风抬头、“人情消费”断而不决的问题,古蔺县永乐街道水落村党支部书记牟杰建议,以《古蔺县深入践行“千万工程”推动移风易俗助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实施方案》为抓手,落实“村规民约立规范、红白理事树新风、宣传引导凝民心、示范引领促带动、文明实践聚合力”五大举措,重拳整治“高价彩礼、大操大办、薄养厚葬”三大突出问题,推动革除陈规陋习,焕发文明新风。

移风易俗、文明乡风,正日益融入并影响改变着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生活。

记者 周丽

编辑:陈俊宇 责任编辑:刘笃梅 审核:汤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