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新闻> 社会> 正文

糖画、扎染、草编……端午节 泸州人摆起了“非遗市集”

发布时间:2024-06-11 09:53:17 来源:泸州日报

“原来泸县有这么多龙桥!我才走过其中三座。”6月10日,端午节,当天上午,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泸州市非遗宣传展示主会场暨龙文化(泸县)生态保护实验区成果展示活动在万达广场举行。九点多,市民张华丽和儿子刘涛站在“守护百座龙桥”的展板前,细数自己走过的龙桥。

非遗市集展区里,好看、好玩的非遗产品吸引了不少市民的目光

作为土生土长的泸县人,三四十年前,张华丽为姐姐送嫁时走过金龙桥;刘涛在泸县二中读高中,高一军训拉练时,去过龙脑桥。“原来,我们的身边有这么多非遗。”张华丽感叹道。

当市民们在龙文化(泸县)生态保护实验区成果展示区兴致勃勃看展时,另一边的非遗市集区里,麻辣鸡、月母鸡汤、糖画、扎染、草编等好吃、好看、好玩的非遗产品同样吸引了不少市民的目光。

在泸县龙氏糖画制作技艺摊位前,只见该技艺传承人龙玉兰手拿铜勺,舀上棕黄色的麦芽糖浆,随着手腕晃动,手臂随之轻摆,不多时,一幅栩栩如生的龙船糖画便跃然制作板面。粘上竹签,起子轻轻一起,“龙船”被递给翘首以盼的小顾客。

“这个耳环好看吧?”在旁边的泸县余氏扎染制作技艺摊位上,该技艺第四代传承人余思思正忙着为顾客佩戴耳环。只见不大的摊位上,摆满了用扎染制作的文创产品。“有发圈、项链、耳环、钥匙扣、镜子、香包、书皮、抱枕、台灯、手提袋、龙崽等十多个种类,50多件产品。”余思思说,她是一名美术老师,从2021年开始,她就在泸县牛滩镇牛滩中心小学校传授扎染技艺,“爷爷那一辈就是开染坊的,从小耳濡目染,我也对扎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肯定要把这份技艺传承下去,让孩子们感受传统文化之美。”

坦克、龙、蚂蚁、蜘蛛、蝉、蛇、凤凰……在另一头的泸县纯手工草编摊位前,一个三四岁的小朋友围着摊子看了又看,舍不得走。摊主、泸县纯手工草编技艺传承人王跃洪告诉记者,摊位上的草编产品,根据大小和编制的复杂程度,价格在15元到几百元不等,“现在是县级,我们正在申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当天的活动中,儿童文学作家肖体高将其已故父亲肖念冉创作的《百龙图》捐赠给了泸县博物馆。据肖体高介绍,肖念冉老人自幼喜爱书画文学,退休后创新用树根来作画。本次捐赠的《百龙图》就是老人用时一年,以泸县龙文化为元素,用桑树的根须,在16米的长卷上,粘贴出一百条神态各异的龙的作品。“泸县是龙城,龙文化深厚,捐赠给泸县再合适不过了。”肖体高说。

据悉,泸州市市级以上非遗项目数量居川南第一、全省第五,雨坛彩龙、分水油纸伞参加“气象万千——中国非遗保护实践主题展”,泸州老窖入选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泸州老窖、郎酒、先市酱油入选省级非遗保护传承基地,雨坛彩龙、先市酱油列入首批四川非遗品牌,非遗产品已经走进千家万户。

记者 刘明霞

编辑:陈俊宇 责任编辑:刘笃梅 审核:汤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