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而冠,泸州恰如少年,风华正茂。时间回到1993年,省辖泸州市建市10年。10年风雨,10年征程,泸州城市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
山高路远不改奋进之志,山重水复不变进取方向。站在第二个10年的新起点,泸州每一步都脚踏实地,每一步都铿锵有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双拥模范城等荣誉“加身”,高速公路从无到有,人民生活越发幸福美满,一个个奋斗故事和发展奇迹在这片热土陆续上演。
基建加速
铺就城市发展快车道
打开泸州地图,G76、G93、G4215三条高速公路呈三角形将泸州城区包围。由此形成绕城高速,让泸州人出行更便捷。
泸州高速公路发展史上,隆纳高速的建设是一件大事。该高速公路于1996年11月18日和12月18日分别在泸州、隆昌破土动工,历时三年,隆昌至泸州段于1999年9月29日建成通车,不仅结束了泸州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也成为泸州连通成渝两地的首条大动脉,为泸州的经济腾飞和人民生活质量提升发挥了巨大作用。也是从那一年起,泸州到成都、重庆两地的车程缩短到3小时。
此后,于1997年6月动工修建的胡市至纳溪段也于2000年11月28日建成通车,至此隆纳高速全线贯通,成为泸州南连出川大纳路、北连成渝高速公路的重要通道。如今,隆纳高速与2012年建成通车的纳黔高速共同成为G76厦蓉高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四川经贵州通往沿海最便捷的出海通道。
此后,泸州境内陆续建成成渝环线高速、成自泸赤高速等,形成了“水公铁空邮”立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2015年8月31日,泸州入选首批全国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2016年9月26日,叙古高速正东至古蔺县城段通车,结束了泸州下辖县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进入全域高速时代。截至2023年7月,全市已建成7条高速公路出川通道,通车里程575公里,居四川省第二位、川南第一位。
2000年11月28日,隆纳高速长江大桥建成通车。那时,它是泸州境内的第二座长江大桥。
地处长沱两江交汇处,泸州因水而兴。过江桥梁联系着两江四岸,事关经济发展、群众出行。可以说,一部泸州桥梁史,见证着泸州的发展史。
1960年沱江大桥通车,1982年长江大桥通车,1994年沱江二桥通车……每一座过江桥梁的建成,都是泸州人心中的大事。从长江大桥通车时的“万人空巷”,到国窖大桥、长江二桥等通车时的“全民踩桥”,桥在泸州人心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截至目前,泸州在长、沱两江上建成过江桥梁19座,其中长江上11座,沱江上8座。另有在建过江桥梁6座。这些桥梁与现有骨干路网相衔接,形成快速通道,让城市各组团间联系更加紧密,进一步支撑城市空间拓展,构建起内联外畅的现代交通路网,铺就泸州城市发展的快车道。